福建的红十字运动肇始于清末,发祥于民间慈善业。清末,福建民间成立众多的慈善公益组织,慈善事业兴盛,红十字运动发展得益于这一社会环境。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在福建举办教会医院,教会医院在传教和治病的同时,也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在地方红十字会建立过程中发挥早期引领作用。一些教会医院组织成立当地的红十字会,设立红十字临时医院,参与战伤救助,一些教会医院负责人担任分会会长。
光绪三十二年(1906),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地方人士林雨时创办了闽侯红十字会。这是红十字运动传入福建的最早记载。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11月,福州、厦门光复。光复期间,福州、厦门适时成立红十字会。福州的红十字会由教会医院组织成立,其中有现为协和医院的前身圣教医院。是年,全国性的红十字会组织由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中国红十字会。福州、厦门成立的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会正式承认具名在册的第一届地方分会。因此,福州、厦门红十字会也是福建最早成立的经中国红十字会承认的红十字会组织。
民国时期,福建的地方分会(筹备处)据不完全统计有15处:福州、厦门、建瓯、莆田、上洋、仙游、浦城、邵武、麻沙(筹备处)、将乐(筹备处)、长汀(筹备处)、归化(筹备处)、建阳(筹备处)、连城、南平。福建的地方分会或筹备处,从事战场救护、灾害救援、赈济难民、兴办医院、疫病防治、救护培训等人道主义工作,开展募捐,接受捐赠。特别是福建事变、抗日战争以及军阀混战期间,各地红十字会奔赴战场,抢救和运送大量伤病员、掩埋阵亡士兵尸体、防治战后疫病等。
建国后,省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红十字会经历了性质、任务、体制的改变。1957年4月,省卫生厅成立省红十字会筹备委员会,开始筹备成立省红十字会。1958年12月,省红十字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省红十字会建立。省红十字会建立后,由省卫生厅代管,办事机构设在省卫生厅。“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停止活动。1979年11月,省红十字会恢复工作。1991年,全省80个县(市)全部恢复红十字会。1993年,根据《红十字会法》,全省各级红十字会成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2001年10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省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办事机构独立设置,由省卫生厅代管调整为省政府领导联系。目前,全省9个设区市红十字会全部理顺管理体制,84个县基本理顺管理体制。现有红十字会基层组织2733个,会员575003人、志愿者89512人,构成了比较完善的红十字会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