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十字会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FUJIAN BRANCH
当前位置: 红十字文化>理论研讨
红十字文化
着力构建人道物流“高速公路” ——关于建立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社会协同机制的几点思考
文章来源:时间:2022-04-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以及自然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人为和自然灾难的数量与影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当今社会已经成为风险社会,社会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性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人道应急物流体系,激发社会凝聚力,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协同机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深入研究人道应急物流的社会协同机制,首先需要清楚人道应急物流的基本概念。

针对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对灾民和难民的救助一事,联合国于1995年9月12日在第 50 届大会上提出人道主义物流一词。作为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的重要一环,人道主义物流包括募捐、采购、运输、跟踪和追查、清关、仓储及最后一公里交付等一系列活动。

2005年,Thomas首先提出了人道物流(Humanitarian Logistics)的概念,并给人道物流给出详细定义:在救灾情况下,以满足灾民迫切要求、减轻灾民痛苦为目的,对商品、材料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灾区之间实现高效率、有成本效益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Thomas认为,人道救援物流的主要功能包括计划、准备、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追踪回溯和报关清关等,主要参与者为政府、军队、志愿者、捐献者、救助机构和其他非政府组织(NGO)组织。

本文关于“人道应急物流”的概念,则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总结出来的,主要是指通过现代管理技术整合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分拨、配送等各种活动,对突发性人道灾难所需的应急物资实施从起始地向目的地高效率流通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人道应急物流与商业物流有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需求、战略目标、配送网络结构、库存控制、信息系统、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从需求上来讲,商业物流是与已经确定好的合作者进行合作,已经预测好市场需求。而人道应急物流是和不知道的、不断变化的合作者进行合作,需求完全不可预测,在物资、人力、资金、技术、运输能力等缺乏的情况下,当需求出现时需要足够的物资和更短的前置时间以及更及时的递送,在合作协作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从战略目标上说,商业物流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人道应急物流则是为了减轻受灾民众的苦难、减少生命的损失。从配送网络结构、库存控制和信息系统方面来看,商业物流的实践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人道应急物流则不然。从绩效评价方法来看,商业物流一般采用资源评价方法,比如最大化利益或者最小化成本,而人道应急物流一般采用结果评价方法,比如反应时间和满足灾民需求的能力等。

一旦灾害发生,不论是政府、军队还是民众均无足够的资源独自完成一次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完善的人道主义救援供应链需要各个参与组织间的协同工作,在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的情况下,达到人道主义救援目的,实现整个人道主义救援供应链的最优化。因此,逐步建立人道应急物流社会响应动员机制应在社会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共同推进。

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是指由红十字系统的单位执行人道应急任务时所发生的上述活动。它与广义上的人道应急物流具有相似的特征,即时效性强、专业性高、协同性强及社会性广。此外,由于红十字组织属于社会团体,对各级政府及企业资源的掌控力与紧密度均较弱,因此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难与更大的不确定性。

时效性强。人道应急物流是在和死神抢时间、救人命、争效率的关键行动。援助的时效性是拯救生命、舒缓不幸状况以及维护人的尊严的关键之一。只有高效、便捷、快速的人道应急物流方能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维持有序的社会运行,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专业性高。人道应急物流包括一系列的专业操作流程,属于交叉物流管理领域,需对物流活动本身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开展人道应急物流的相关从业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协同性强。人道应急物流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在开展应急救援的过程中,人道应急物流涉及到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及民众等方方面面,需要相关方能够积极协同、组织响应、相互认同,在援助指令下达后,能够高度默契地完成物资运达、人员疏散、救灾救援等相关行动。

社会性广。人道应急物流的社会关注度与参与度都很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一项人道应急物流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能够提振民众信心、增强凝聚力、传播正能量。相反,如果一项人道应急物流任务不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将会极大的削弱民众的信心,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

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所面临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进行灾害救援的过程中,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主要面临采购、运输、防疫、报关等方面的各种问题。

采购方面的问题。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的物品主要集中在医药器械、医疗设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生活用品等几大类。国内生产这些产品的厂家很多,但资质规格不一,质量良莠不齐,要按照任务要求,短时间内锁定、聚齐质优价良的生产厂家及产品,对于红十字组织而言,是一个很大挑战。尤其对一些急救包、急救箱等带有明显红十字标识的急救用品,一旦缺乏标准管理与品类管理和质量管理,甚至出现“三无”产品,不但影响人道救助任务的实施效果,还会损害红十字会的品牌影响力。

运输方面的问题。即便时间紧迫的应急物资运输,承担任务的组织通常先求助长期合作伙伴,若遭到拒绝或有特殊情况,再去寻找物流企业一家家谈,缺乏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兜底实施快速运输的人道物流合作伙伴。2020年疫情期间,这一矛盾尤其突出,海外华侨捐赠的人道物资想要运回国内,临时协调航空公司运力非常困难,而且商业运费高昂,捐赠方和受捐方均无力承担,后来找到一家地方货运公司愿意免费运输才得以成行。

防疫方面的问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疫情防控逐渐趋于常态化,在这一背景下,货车经常会遇到在沿途省份道路封闭和司机停留等待核算检测等问题,这大大增加了人道物资承运方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近期,中心在执行一项国家人道援外物资紧急任务时,因上海突然暴发疫情,司机面临在各地被隔离14天的风险,为节省司机隔离时间,每到一省就新换一位司机,造成了人员短缺和费用剧增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另外,疫情防控工作中,由于全国各地的防疫措施执行口径松紧不一,人道应急物流(尤其是国家级的人道物资紧急任务)尚未能被单独考虑、优先安排,对相关任务的完成程度及效果也打了不少折扣。

报关方面的问题。人道援助物资在出口方式上一般属于捐赠出口,如含有医疗产品,边境海关审核要求更加严格。由于一些地方海关对于捐赠出口和援助出口的报关方式不熟悉,援外物资到达海关后一般要停留较长时间接受审查,往往还需总会、上级部门和海关总署介入、沟通后才能放行。其间,当地与北京方面沟通、解释与协调的时间成本与流程环节较为繁琐,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援外人道物资的通关效率,从而影响到人道援外工作的时效性。

以上在招标采购、运输和报关环节所面临的种种的瓶颈与困难,在众多人道物流运输项目中较为普遍,基本都是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逐个解决。但在下一个项目来临后,还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还需重新沟通协调,导致人道物流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和精力成本都大为增加,也影响到人道物资工作的规范度与可控度。

信息发布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应急救援供给与需求发布信息的平台,长期以来,当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发生后,通常是国家或当地部门进行相关需求信息的临时统计,并仅通过向上级汇报或系统内发布,信息滞后缺失、不完整不及时、不透明不公开的情况较为突出,严重阻碍了应急援救的社会协同与响应程度。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社会组织或大学生志愿者自发设计救援信息表格上传至互联网,网友通过“击鼓传花”不断补充、更新、传播相关信息。民间的自发行动也在倒逼我们考虑,对于一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大国而言,是否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统一的针对于人道应急救援的专业网络平台。

无论是人道应急物流的采购、运输问题,还是防疫、报关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原因主要是对内而言,红十字系统内缺乏相关信息储备;红十字会系统外,缺乏社会协同响应工作机制。

红十字系统内缺乏相关信息储备。从内部来看,一方面红十字系统缺乏专门的人道应急物资供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储备。传统上,一旦人道援助任务来了,采购数量少的就从以前合作过的企业去找。符合招标条件的就通过招标去找。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很难应对。每次项目基本上都是从头来过。另一方面,作为社团组织,红十字系统单位对于调动社会及政府各项资源的能力比较弱。一旦在过程中遇到困难,仅依靠自身力量和社会动员能力进行协调也难以解决。

红十字系统外缺乏社会协同工作机制。从外部来看,在人道应急救援物流方面,目前我国尚且缺乏人道救援需求信息共享的渠道;还没有形成为人道应急运输开路、让道的社会共识;相关的政府部门及组织之间也还没有建立起协调、响应工作机制,基本上都是“一事一议”。临时协调比较吃力。配合也不太顺畅。

如果上述问题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红十字组织人道应急物资运送的效率与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红十字人道救援责任的更好履行。建立红十字人道应急物资社会协同机制势在必行。

建立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社会协同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物流的发展,相关部委已经提出了抓紧制定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要健全完善应急物流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应急物流管理制度,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优化物资储备、运输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完善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建立人道应急物流的社会协同响应机制,是在现有体系中因人道物流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开辟更加优先的合作机制与处理通道,以保证其相关的援助物资能够及时采购及运达,这也是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及时救助承诺的具体体现,应当作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而不仅是项目委托方与执行方的事情。

正如人道供应链的5B流需要有明确的商业模型和恰当的端到端系统加以支撑一样,建立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社会协同机制涉及到全社会多个层面,由内而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需要首先搭建基础框架,其中需重点关注的是建立人道物资供应企业的信息储备和物流运输联合体。

建立红十字人道应急物资供货企业的信息储备。一个泱泱大国,在互联网技术高度普及应用的时代,理应拥有一个开放协同、社会共享的人道应急救援信息平台。调研过程中,多数供应企业、社会组织及地方红十字会均表示建立该网络信息平台非常有必要。既可解决人道物资采购中小、散、乱等局面,也能够使相关的救援需求信息、供给信息更加集约、透明、系统。因此,建议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现代科技为支撑,建立人道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建设网络大体可分为依托现有网络、新建及委托企业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下,可依托应急管理部的“应急装备之家”网络平台进行扩充,继而建设人道应急物流平台;第二种模式下,需国家立项并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及后期运维;第三种模式下,可委托如国药集团等大型央企现有内部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及管理团队,国家给予一定补助,采取“政府拿一点、企业担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几家合作建设,扩建成为国家级的应用型人道物资信息网络。综合比对,为确保该网络平台的权威性、公允性与可持续性,同时节约投资成本,第一种模式更为理想,其将国家在人道应急救援方面希望实现的目标集约在同一平台上加以建设、完善。

成立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联合体。过去认为支持人道救援行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现金或实物捐赠,但这种观点在现以已经过时。今天的企业正在考虑与人道主义组织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全面参与各种短期和长期的灾害应急响应行动。一旦取得成功,那么这一合作伙伴关系将能够同时集结商业和人道两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从国际视角来看,多元参与、合作共治是国际人道主义事业长生长青的重要保障。

基于形势分析,建议以企业自愿加入、机构审核通过的方式成立“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联合体”。首批可以分布在多种运输形式上的大型央企、优秀的民营企业加入为主,然后逐步扩展到覆盖更多地域、运输方式更加细分的物流企业。加入联合体的企业需不以盈利为目的,自愿、主动、优先承担交付的红十字人道应急救援任务,每年形成应急物流行业年度报告并向社会披露,对于人道物资物流任务执行好的企业可给予荣誉表彰,并组织红十字会系统及相关单位进行定期与联合体的物流企业进行供需对接交流与应急救护、救援综合培训。

以上两项内容基本上搭起了红十字人道应急物流协同机制的基础框架,相当于搭建起来了一条人道物流的“高速公路”。在此之上,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公益基金会、各地红十字会等可根据不同的专题与目标,开展各种范围内的联动应急的协调及配合。

作者:邓燕  中国红十字会援外物资供应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本文系红十字国际学院第一期人道事务高级研修班优秀论文,有删减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99号外经贸广场三层   电子邮箱:fujianredcross@126.com   电话:0591-87763350   传真:0591-8776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