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十字会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FUJIAN BRANCH
当前位置: 红十字文化>经验交流
红十字文化
着力可持续 创新促提升 进一步推动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红十字会八届五次理事会交流材料
文章来源:省红十字会时间:2010-08-06

中国红十字会八届

五次理事会交流材料

 

着力可持续  创新促提升

进一步推动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

 

福建省红十字会

200918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是引领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武器和强劲动力。近年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红十字会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可持续,创新促提升,开放多运作,履职重实效,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创业中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省情的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律,努力突破影响和制约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升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整体影响力和综合救助实力,扎实推动红十字事业全面发展,取得初步的开局成效。省红十字会先后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2005年为印度洋海啸灾区救援募捐全国最佳组织奖、2006年十佳报刊宣传单位和全国红十字系统救灾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红十字博爱周活动优秀组织奖、2008年度宣传组织工作优秀奖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最佳组织奖等;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2006年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红十字博爱送万家项目荣获省首届八闽慈善奖;省红十字会被评为省直机关第九届文明单位。

一、重在运作,创新宣传筹资显效机制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创新运作,体现责任,体现宗旨,体现为民,是确保长效持续的关键所在。红十字救灾、救护、救助等各项工作要有实效,创新建立稳定长效的宣传、筹资机制是当务之急。宣传与筹资是红十字会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紧密携手各种媒体,采取互动、联动,推动项目载体运行的办法,创新宣传筹资模式,以宣传促进筹资,以筹资带动宣传,较好地增强了筹资宣传工作的实效。

  人道精神和爱心公益理念传播效果不断增强。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宣传红十字知识、弘扬人道精神、倡导爱心公益理念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发展建立新闻志愿者队伍,联手相关传媒开发系列公益互联网站,策划举办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坚持从建立社会化宣传工作机制入手,整合社会资源,传播人道精神和爱心公益理念,推进红十字公益形象提升,有效提高了红十字会社会知晓率。

  一是携手媒体创办红十字专题栏目。分别与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体育健康频道和东南卫视联合创办《海峡西岸红十字》与《海峡传情》电视栏目等,有效利用媒体覆盖强和受众面广的特点,系统传播人道知识理念,宣传健康和救护常识,及时反映工作动态,搭建人道救助和筹资平台,社会反响效果不断增强。二是倡行爱心公益。与省委文明办、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等共同组织福建省红十字爱心公益企业(单位)、爱心公益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新年更替之际持续开展用爱迎新年大型公益主题行动;并于2008年元旦正式向社会发出倡议每年11日为爱心公益日,通过引导人人积极参与行一个善举,献一份爱心活动,培植志愿服务精神和红十字爱心公益理念,并使其逐渐成为人们构建和谐的自觉行动。三是建立红十字青少年人道主义培训基地。我们致力红十字事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依靠力量,与福州消防素质教育基地等联合建立福建省红十字青少年人道主义培训基地,在开展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和初级卫生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同时,开设灾害预防、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劳动实践等系列课程,有效拓展青少年人道精神传播阵地。为此总会授予我会20052007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传播一等奖。

  宣传筹资救助一体化平台引领作用不断显效。近年来,我们探索建立了集宣传、筹资、救助于一体的公益平台,努力推动宣传筹资工作携手并进。2006年我们创新公益引领办法,率先与《海峡都市报》创办海都红十字公益金,并聘请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先生担任爱心形象大使。通过大量典型救助活动和公益策划,把民间零散的公益救助行为引导到有法可依的公益组织中来,系统规范了媒体经常发生由事件牵动的各种募捐与救助行为,将募捐款物统一纳入省红十字会依法设立的公募账户管理,既使红十字宣传效应不断得到提升,媒体也通过公益作为社会影响力和亲和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双方的共赢。之后我们还与《东南卫视》、《东南快报》联合建立了东南联盟红十字公益金,并陆续与其它电视、广播等传媒单位建立了融引领公益理念、开展公益筹资、实施公益救助于一体的各类红十字公益金,收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筹资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这些公益金平均每年为省红十字会募款百万元以上。

  体现牵引善行的红十字公益项目运作不断深化。针对社会公益募捐面临的新情况,我们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外联,搭建平台,不断拓宽筹资渠道。2006年初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100多个人道救助项目,结合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及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进行整合分类,筛选推出首批843个人道救助项目集中宣传推介。这些项目,既有自然灾害救助、生命救助、健康援助、博爱助学、助老助残方面内容,又有爱心互动、人道传播、事业发展内容,涵盖了人道救助的多个领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为社会各界搭建了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拓宽了红十字会的作为空间,激发民间更多积德行善热情。与此同时,我们制定了《福建省红十字人道救助事业表彰办法》,设置了人道勋章、人道金(银、铜)质奖章、人道荣誉奖等系列奖励办法,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彰显爱心公益行为。2008年我们又启动成立了针对救助贫困家庭白血病病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援建贫困地区的乡(村)卫生院、站及博爱天使救护车的希望天使基金、爱心天使基金和博爱天使基金,不断丰富募捐筹资项目,立足共赢,加强运作,汇聚社会资源,凝聚人道力量,逐步实现了募捐筹资工作由活动主导型向项目牵引型的转变。2005年以来,全省红十字会共募集爱心款物10.97亿元,其中省级2.3亿元。

二、重在实效,增强人道救助服务能力

  以人为本,着力民生,红十字会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目标所开展的备灾救灾、人道救助、卫生救护等,所弘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所奉行的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宗旨,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所有的运作,都要落实在有没有成效上,要靠实效保证持续,以一种长期、持续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用实效取信于民,真正展示红十字会的形象。近年来,我省各级红十字会认真依法履职,围绕服务保障民生,不断拓展人道服务领域,努力增强救助实力,提升红十字人道救助与服务水平。

  强化履职,救灾应急求实效。福建地处沿海,每年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为了加强红十字会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救灾网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会应急工作要求,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福建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投资1200万元购置了3800多平方米的备灾救灾中心仓库,指导各级红十字会加强备灾紧急救助硬软件和能力建设,提高了灾害紧急救助实力和能力。近年来的历次自然灾害,都总在第一时间展现出红十字的风采。各级红十字会视灾情为命令,全力以赴发动各界捐款捐物,深入灾区考察灾情,展开灾害救助行动。如2006年发生的桑美超强台风,台风刚过即灾情发生的第二天,省红十字会就将首批价值28万元的救助物资直接送到福鼎重灾区,同时联合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一起深入到灾情最严重的镇村考察灾情,现场发放物资,并制作了两个募捐短片在电视上24小时滚动播出,在短短的十天内,就先后接收和募集了700多万元款物并发往灾区,前后一个月内省红十字会直接拨付和调运到宁德地区用于救援救助桑美超强台风灾区以及灾后重建项目的款物多达1000多万元,较好地发挥了人道救助领域政府的助手作用。

  主动融入,贴近民生求实效。主动跟进,有效作为,紧紧围绕百姓关心、政府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红十字的作为才能保持生命力,不断做大做强。近年来,我们按照贴近民生、集中力量、精心打造、系列推进的思路,围绕重大主题活动搞救助,通过系列公益行动促效应,为增强红十字人道服务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5年起我们启动了以弘扬人道精神,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红十字系列博爱救助行动,设立红十字义诊、复明、助学、帮困等系列救助行动项目,采取省级引导示范,各地配合联动,持续开展并不断深化,共同打造人道救助品牌。每年两节期间,在持续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的基础上,开展除夕夜关爱孤寡老人和孤儿的百孤圆梦行动和红十字爱心年夜饭捐助活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组织开展1+1春暖女性爱心行动和红十字关爱女性健康特别救助行动;盛夏高温期间,开展红十字关爱务工人员暑期公益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临时休憩防暑场所,免费送水送医送药和防灾避险手册,并前往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组织开展红十字盛夏送清凉活动,看望慰问施工人员;金秋入学之际,联合媒体、企业开展海都利群阳光助学、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和金桥红十字全免特困生助学等大型助学活动,等等。这些社会关注的活动,主题鲜明,让公众感到红十字时刻在我身边,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的救助行动,系统地引导社会公益善行,既实现了人道资源的汇聚,也很好地提升了红十字的公益形象。

  与时俱进,拓展服务求实效。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心理健康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为此,我们积极拓展人道救助领域,于2007年成立了福建省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启动实施红十字心灵阳光工程,招聘心理专家和志愿者,开通了网站QQ咨询和心理援助热线,立足于联合媒体和专家致力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和宣传活动与市民心理沟通和互动,开展灾害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骨干培训,针对不同心理障碍人群开展心理援助。目前,该中心已先后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孩子、关心网瘾少年和解除工薪族、孤独老人、婚恋情感障碍者等心理健康援助活动。高考前夕,我们联合省教育厅在全省9个设区市举办了高考心理辅导公益巡讲活动,受到了近万名高考考生及家长的欢迎。5·12汶川地震后,我们还组建了福建省红十字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队,培训组织101名心理援助志愿者,为来闽救治的四川地震灾区伤员提供心理治疗。全省现场救护师资培训班我们增加了心理援助的课程,深受学员欢迎。厦门市红十字会在厦门监狱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服刑人员提供免费心理辅导,社会反响良好,等等,有效延伸了红十字人道救助服务领域。

三、重在持续,增进海峡两岸交往合作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前沿,肩负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任。两岸隔绝几十年首个协议就是由红十字组织签署的金门协议,多年来,我们在总会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国际中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协作机制,联络见证两岸双向遣返作业,协助政府处理涉台突发事件,努力搭建人道交往平台,积极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面对两岸关系新发展新机遇,如何保持优势、持续作为,既要保持清醒,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要认清形势,开拓进取,寻求拓展空间,加强交往合作,保持发展的态势。

  持续沟通,巩固两岸人道交往的桥梁。多年来,我们依据两岸红十字组织签订的 金门协议,持续做好两岸双向遣返作业。截至2008年底,共参与见证、遣返作业211批(次),接回非法进入台湾地区的大陆人员38516人,遣送非法进入大陆地区的台湾人员90批(次)348人;受理大陆查找在台亲人4508宗,找到171宗,受理台胞查找大陆亲人1359宗,找到573宗。加强双向交流,省红十字会与台湾红十字组织交流互访密切,主要负责人均率团互访,金门、马祖红十字组织与省和沿海地市红十字会交往频繁,定期举办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和其它联谊活动。制定《福建省红十字会参与处置涉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方案》,与省台办、边防等有关部门一道,联系台湾红十字组织,妥善处理各起两岸沿海渔民纠纷和海事、空难等突发事件,较好地体现了协调沟通两岸重要桥梁和政府助手的作用。

  持续先行,拓展两岸交流合作新领域。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海峡西岸地缘优势,发挥红十字会独特作用,积极拓展两岸人道服务领域。2001年两门两马(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航线开通后,为方便在大陆经商、旅游、探亲的患病台胞及时返台医治,我们基于人道立场,与台湾和金门、马祖红十字组织反复协商,联手建立了两岸在紧急情况下展开人道救助的合作机制,为台胞返台就医开辟了红十字生命救助绿色通道,并制定生命救援接力行动方案和应急救助措施,确保两岸人道合作新项目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共有158名患病台胞通过红十字生命救助绿色通道直航返回台湾,也有6名大陆同胞由此返乡治病,成为挽救台胞生命和沟通两岸关系的桥梁。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出打造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构想。围绕这项工作,2007年闽台红十字组织共同在厦门联合举办海峡两岸红十字海上救生救护协同演练暨研讨会,2008年我们又成功联手举办2008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生员训练班暨世界急救日纪念活动,并挂牌成立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生员训练基地,不仅拓展了两岸红十字生命救助领域,深化了两地红十字组织的合作,而且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搭建了新平台,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重在提升,巩固发展组织队伍建设

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科学发展观就能得到贯彻落实。观念提升,决策才能提升,也就有红十字组织队伍的提升和事业的提升。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网络不健全;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业务建设不规范;理顺体制阻力大,专兼职队伍不健全;组织作用难以发挥,有法团体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许多一直是影响和制约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都亟需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以破解。在组织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本着紧抓重点、加强指导、典型示范、推动全局的工作思路,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努力打牢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基础。                                                                                                                

    突出重点,提升组织建设水平。抓好组织建设工作不仅是破解红十字事业发展突出难题的必要,更是推动红十字会科学发展、更好履职的前提。首先是坚定不移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工作。近年来,彭云会长先后三次到福建调研都专门对此作了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副省长、前任会长汪毅夫,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会长陈桦还分别给未理顺的设区市书记、市长写信提要求,我们还协调争取省人大开展执法调研重点督促,深入各地协调当地党政领导和部门,宣传政策法规,指导推动理顺,通过努力收到了较好成效。目前,全省9个设区市、39个(占46%)县级红十字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其次是分类指导加大基层组织覆盖。红十字会服务的对象在基层,依靠的力量在基层,作为作用也在基层。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和志愿工作者,才能发挥红十字组织的作用,做好红十字会的工作。根据总会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有关部署要求,这几年,我们按照大中学校广覆盖、街道社区促提升、乡村组织多培育、企业单位求突破、医疗机构重作用的思路,加强规划指导,分层面、有重点、有步骤地在全省实现红十字基层组织的覆盖。目前全省拥有基层组织2442个、团体会员2747个、个人会员485620人、红十字志愿者75920人。第三是典型引路以点促面。近年来,我们还注重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先后培育了一批在全省或全国有影响的基层组织典型,并以此带动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如泉州石狮市锦尚镇农村红十字会、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南社区红十字会、福州市鼓楼区中山社区红十字会、南平市延平区博爱村红十字会、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小学红十字会等,都能够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传播红十字精神,培植志愿者致力服务弱势群众,为基层红十字组织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样板。2008年,南安市红十字会被总会授予十佳县级红十字会,同时分别有3家乡镇(街道)红十字会、红十字冠名医疗单位被授予优秀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和优秀冠名红十字(会)医疗机构。

  注重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始终是我们事业发展与保持活力的源泉和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县两级理顺管理体制的推进,红十字会新生力量不断充实,队伍综合素质提高迫在眉睫。对此,我们通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和工作研讨会等形式,着力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新型干部队伍。积极选送干部参加总会和省内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先后举办组织建设、统计报表、新闻宣传、团队意识与执行力建设、应急工作、救灾网络、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等业务培训班,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总会专家、省委党校、省委省政府等高层次老师为红十字系统干部授课,输送干部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或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定期召开理事会,同时结合每次全省工作会议、业务会,组织各地开展经验交流、工作研讨和学习观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5·12地震灾害募捐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后,我们邀请一家国内知名素质拓展训练机构,对省红十字会机关全体人员开展团队拓展训练,不仅让大家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后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进一步更新了思维理念,增进了团队合作意识,培训效果超出了预期目的,受到大家的认可。

  着眼长远,提升规范管理要求。我省红十字会理顺体制较晚,各项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制度规范建设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为此,我们着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加强内部管理运作。结合部室职责和分工,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及规则,形成了《福建省红十字会机关管理制度汇编》、《红十字募捐流程手册》等。我们还将一些日常程序如接受捐赠、社会救助、财务管理等上墙公开,由公众监督执行。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使各项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二是严格财物管理制度。账务信息公开透明是红十字会之公信力所在。为此,我们始终将捐助收支和物资管理使用置于制度约束之下,及时通过网站、简报、年报等渠道公开资金接收和使用情况,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同时切实尊重捐赠者意愿,用好每一笔募集的善款,实施好每一个项目,让捐赠者满意,让受助群众满意,维护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三是积极开展争优创先。通过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团队战斗力。如对实现完全理顺的设区市红十字会,我们都予以一定的资金、车辆和救护培训器材等物资奖励;对在统一部署的重要任务和各专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都给予表彰和奖励。今年,我们在2006年荣获省直机关第九届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创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并以此为载体,全面推动机关软硬件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我们近年来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粗浅探索,虽然有所收获,但离总会的要求,与各兄弟红十字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刚刚告别的2008年溯往过去,福建省红十字会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福建省所有红十字同仁,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福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再踏征程,奋发进取,科学发展,努力推动红十字人道救助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谢谢大家!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99号外经贸广场三层   电子邮箱:fujianredcross@126.com   电话:0591-87763350   传真:0591-8776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