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援助中国抗战,实施战地救护的国际友人中,白求恩的名字如雷贯耳,家喻户晓。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也是孙中山“博爱”思想的践行者,是中国红十字事业的有力推动者。宋庆龄与白求恩从未见过面,但白求恩得到了宋庆龄和她领导的“保盟”的有力支持。
为他赴延安开辟“绿色通道”
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争取国际人道援助,支持抗战。其实“保盟”成立之前,宋庆龄就在为争取国际援助奔走呼吁,多方联系。许多同情中国抗战的国际组织、国际友人纷纷响应,不远千里而来,包括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
1938年1月2日,白求恩率医疗队从加拿大温哥华乘“亚洲女皇号”邮轮启程。1月20日抵达香港,3天后乘飞机前往汉口。国民党希望“截留”医疗队,同行的美国医生帕森斯留了下来,而白求恩不改初衷,希望能够到敌后根据地服务,但无法成行。
宋庆龄得知后,与国民党方面进行交涉。在其过问之下,白求恩与当时在武汉的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会面。周恩来建议白求恩一行北上延安再前往前线。在宋庆龄、周恩来等人帮助下,2月22日白求恩一行离开汉口。途中,白求恩一行时常遭到敌机轰炸,经常昼伏夜行,惊险曲折,一个月后才到达西安,见到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3月31日,白求恩到达延安,见到了毛泽东。
“保盟”的后援保障
“保盟”成立后,宋庆龄没有忘记白求恩,她筹款募捐,为边区救护事业提供后援保障。
1938年7月,经过“保盟”的努力,晋察冀边区五台山国际和平医院创立,白求恩出任首任院长。医院所需费用由国内外爱心人士捐助,由“保盟”主管。白求恩与宋庆龄及“保盟”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白求恩担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不仅开办模范医院、特种外科医院,还积极筹办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为部队培养医务骨干。1938年9月15日,他在晋察冀边区模范医院开幕时发表演讲:“一个医生、一个看护、一个救护员的责任是什么?就是使你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他们比兄弟、父亲还要亲切——他们是你的同志。”
白求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成千上万的伤病员,从死神那里被他“拽”了回来。在他看来,宋庆龄和她领导的“保盟”,给他提供的不仅是后援保障,还是强大的精神动力。
遗憾的是,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河北涞源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又在后来的手术中感染。11月12日,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白求恩逝世于河北唐县黄石口村。
白求恩精神光耀千秋
白求恩的去世,是中国抗战救护事业的巨大损失,宋庆龄及“保盟”深表痛惜。1939年12月15日,《保盟通讯》第11期发表《一个为中国而斗争的战士的牺牲》和白求恩遗作《在河北游击区4个月的工作》,以纪念白求恩的丰功伟绩。
宋庆龄在为加拿大人泰德·阿兰、塞德奈·戈登合著,1954年由出版的《外科的解剖刀就是剑——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巫宁坤翻译)所作的序中,说出了她对白求恩的印象:“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在她心中,“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宋庆龄在“序”中还说:“保卫中国同盟正在为继续白求恩的事业的白求恩和平医院及白求恩医学院获得援助而工作。”这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宋庆龄说,“新中国永远不会忘记白求恩大夫,他的事业和他的英名永远活在我们中间”。
白求恩去世40年后,宋庆龄仍对他念念不忘。1979年,她专门题词:白求恩精神光耀千秋。